《红色的脚印》
从上栗县城到金山镇山田村,有16华里,现在修了公路,通了汽车,交通十分方便。这16华里路本无特别之处。但是,在90年前,在这条蜿蜒曲折、坎坷不平的山路上,有一个年轻的革命者,一步一个血印地走完了这16华里的全程,也走完了他生命的光荣历程,奏响了响彻云霄、流传百世的共产党人正气歌。这个人,就是曾任红军团长的张维烈士。
1930年9月,中国工农红军湘东独立师在萍乡大安里成立。张维担任第一团团长,带领部队灵活作战,英勇杀敌,因而威震敌胆。1931年7月,他在回乡探亲时,被叛徒出卖,遭敌人逮捕,关押在上栗万寿宫监狱中。敌人见抓到一个红军团长,以为抓到一个大官,高兴得不得了,总想从他口里挖出一些有用的情况来。他们先是虚情假意地劝降,又是封官,又是许愿,又是盛宴招待。张维冷冷地说:“不要枉费心机了,要杀要剐随你们的便!”敌人见软的不行,就恼羞成怒,换了硬的,什么鞭子抽、棍子打、吊半边猪、坐老虎凳,几乎每天都用酷刑,但都不能使张维屈服。后来,气急败坏的敌人把张维脱光,将烙铁烧红,死劲地按在他的身上。张维被敌人关押了将近7个月,几乎天天都要遭受严刑拷打,已被敌人折磨得奄奄一息,但他坚贞不屈,毫不动摇。敌人使尽诡计,用尽酷刑,却不能从张维嘴里撬出一点有用的东西。于是,他们决定残酷杀害张维。
1932年2月的一天,乌云低垂,寒风怒号。一队匪兵把张维五花大绑,押上了从上栗到山田村的16华里山路。张维赤着脚,每走一步,地上就留下了一个鲜红的脚印。这些鲜红的血印,把16华里山路串联起来。16华里路上留下了多少血印啊,谁也数不清。但他心里很明白,敌人是想把自己押到家乡村子里去“杀一儆百”。决不能让敌人阴谋得逞!要借着这个机会宣传革命,宣传共产主义。想到这里,他不由发出一声冷笑,拼尽全身力气,一路上不断呼喊着震撼人心的口号:“打倒蒋介石反动派!”“打倒土豪劣绅!”“中国共产党万岁!”“工农红军万岁!”敌人好不容易把张维押到山田村黎家山下的一丘田边,妄图让张维跪下。张维像一棵巨松,岿然屹立,丝毫不动。最后,张维倒在敌人的屠刀之下。当时,他还不到24岁。
如今,张维烈士就安息在山田村的公路旁边。当年那鲜红的血印串起来的16华里公路,早就变宽变平变直了。烈士的鲜血,也早就幻化成了宽阔的国道、林立的楼房、崛起的城镇。
《视死如归颜清珍》
何为英雄?他们是:“遥知百战胜 定扫鬼方还”的决绝,是“为我不为君,青鸟明丹心”的赤诚。他们有“驰驱一世豪杰,相与济时艰”的担当,有“衣沾不足惜,但使愿无违”的执着。他们还有“封侯非我意,但愿海波平”的纯粹,传唱经典,致敬英雄。
颜清珍,中共莲花县委 妇运部长,1894年出生于莲花县 神泉乡一户开明的地主家庭,她因追求进步 投身革命,与丈夫断然决裂。面对亲人被牵连遇害,意志坚定,被捕入狱,坚贞不屈。1929年5月19日在刑场被敌人残忍割去双乳。因失血过多英勇牺牲,年仅35岁。“生的伟大,死的光荣”,崇高的信仰来源于对共产主义真正的认同,并具有真心追随的决心和意志,他出生于地主家庭,本应“晚年为好静,万事不关心”,但他追求进步,提出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,我虽是个女子,但当今中国贫弱,解放妇女,提高妇女觉悟,也是救国一策。
古有“花式巾帼结甲归”的担当,今有“跃马黑山春风舞”的豪迈。1926年莲花党小组成立后,颜清珍担任妇女委员会主任,她日夜奔走呼号,从城市到乡村,到处都有他的足迹,乡亲们都亲切的称他为“大姐”,在她的影响下,一大批莲花妇女走上了革命道路。
1929年3月的一天,颜清珍等人召开党员会议,不料被敌探发现,为了掩护同志们转移,自己不慎被捕,本以为可以从她身上获得很多党的机密,但用尽酷刑 颜清珍视死如归始终守口如瓶。
1929年5月19日,颜清珍被押至刑场,临刑前她高呼“共产党万岁”的口号,最后被敌人残暴的割去了双乳,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。“许国不复为身谋”,为了祖国她义无反顾,“何妨吟啸且徐行”,就让我们缅怀经典,“共矜然诺心,各负纵横志”。
【关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