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》
安源路矿,是萍乡煤矿和株萍铁路的合称,共有工人1.7万人。萍乡煤矿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产业,受德国、日本资本控制。1921年秋天,时任中共湖南支部书记的毛泽东两次到安源调研。随后,党又派李立三等同志到安源开展工作,先后在工人中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和共产党支部,成立了工人俱乐部。
1922年9月初,毛泽东再次来到安源,主持召开党支部会议,分析形势,讨论对策,对罢工进行部署,并提出了“哀而动人”口号,博得社会舆论的同情。会后,在粤汉铁路工作的共产党员刘少奇接受派遣,来到安源加强对罢工的领导。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,成立了罢工指挥部,以李立三为总指挥,刘少奇为工人俱乐部全权代表。根据毛泽东的意见,提出了“从前是牛马,现在要做人”的口号,得到了各地工会的声援和社会各界的同情。18日早晨,双方在罢工条件上签字,罢工取得了完全胜利。
罢工斗争的目的是“使无产阶级团结起来,养成无产阶级支配社会的潜伏势力”,最终将社会改造成没有阶级压迫、产业公有的社会。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影响深远,成为中国工运史上一次著名的罢工事件。
《安源精神》
在中国共产党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,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、不懈奋斗,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、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,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至今已有100周年。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,安源精神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树立的第一个精神坐标。
紧跟党走,勇当先锋:安源精神是党树立的,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面精神旗帜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。党的一大之后,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把主要精力首先投入到工人运动中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,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,其中,1922年9月爆发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震撼全国,取得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全国“绝无而仅有”的胜利。由此,在党的领导下,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树立起了第一面精神旗帜:安源精神。
安源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江西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坐标,它和后来形成的井冈山精神、苏区精神、长征精神一样,都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发扬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要增强新时代工人阶级的自豪感和使命感,爱岗敬业、奋力拼搏,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,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争取人人出彩”。新时代弘扬安源精神,要与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结合起来,发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,焕发蕴藏于工人阶级的无穷创造力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。
下一条:2022优秀教案
【关闭】